綜述與評論
A survey on covert communicationbased access control enhancement technology
張宏,郭云偉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3.05.001
網絡訪問控制模型對于安全防范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現有的網絡訪問控制模型大多是通過加密實現的,具有隱蔽性和可控性,容易被發現和攻擊。基于隱寫標簽的隱蔽通信技術主要檢測網絡數據包是否包含隱寫頭部標簽,并根據訪問控制規則確定數據包的流向,有效控制主體對客體的訪問。此外,詳細介紹了幾種方法下的訪問控制規則,并描述了針對各種類型的隱蔽通道的相應檢測方法。最后分析了區塊鏈隱蔽通信構建技術及其發展趨勢,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數據治理
Data transaction supervision concept and institutional system construction
何卿豪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3.05.002
數據交易風險和數據交易秩序混亂致使數據交易監管成為必要,在考量數據二元價值、數據利益主體及數據交易監管時代語境的基礎上,提出了以社會本位為理論基礎、以權利安全和交易自由為原則、以數據交易秩序為追求數據交易監管理念體系,并進一步構建了包含主體監管制度、行為監管制度、監管責任制度的數據交易監管制度體系,以探尋數據交易監管的有效道路。
Research on data security in China-US stock audit cooperation
車志遠,左曉棟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3.05.003
2022年底,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發布《關于HFCAA決定的報告》。這是自2022年8月26日中美達成審計監管合作協議之后,中美關于中概股審計監管合作的又一重要節點。該報告對多個懸而未決的事項給出了結論,使人一窺今后的中概股審計監管合作發展趨勢。這些趨勢,既有積極的一面,但也存在著對我國數據安全和國家安全的挑戰,例如重要數據出境問題、數據本地化存儲問題、數據二次轉移問題等。通過對上述數據安全問題進行研究,旨在提出關于中美審計監管合作的針對性建議。
計算法學
“Personal data”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legal concept
丁夢雨,王偲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3.05.004
在現行法劃定的法律框架中,個人信息作為法律概念側重人格利益的維護,較難推論出完備的財產權內涵,并且難以積極、完整地保護財產利益。基于已有法律對數據和個人信息的預設,在未來的立法中,將個人數據作為法律概念,賦予自然人財產權完整保護之積極權利,可彌補當下與個人有關的信息之保護側重人格權的不足。
The legal regulation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ata unfair competition
王文韞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3.05.005
隨著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數據產業步入了如火如荼的建設階段,與此同時,企業之間產生了許多新型數據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糾紛,囿于立法與司法的沖突,該問題的解決雖迫在眉睫但又無從下手。現階段我國數據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制困境主要存在于法律適用不完善、規制對象不明確、評判標準不具體三個方面。立足于規制數據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體系所面臨的困境,通過完善法律適用體系、建立具體的規制評判標準,是解決這一困境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The construction of data law system in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factors
彭家闊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3.05.006
在數字時代,數據逐漸嬗變為一個新型生產要素,生產要素化下的數據也逐步資產化、資本化、權利化,造成現行法律規制困境。而數據法體系的缺失是導致數據規制困境難以紓解的關鍵。鑒于此,從頂層設計、內外兼顧、共治理念等數據法體系建構的基本要求出發,提出建構一套以基本法律為主干、專門性法律為枝條、地方性法規等其他規范性文件為葉的數據法規范體系,期冀有益于數字中國建設。
網絡與信息安全
Privacy-preserv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echnology for classification
黎蘭蘭,張信明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3.05.007
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發布和人們隱私意識的覺醒,隱私保護要求不斷提高。針對分類任務場景,提出了一種隱私性與效用性并重的面向分類任務的隱私保護協作技術(PCTC)。在隱私安全方面,將同態加密和差分隱私相結合,并設計了一種安全聚合機制,實現更加健壯的隱私保護;在效用性方面,引入信息熵的計算因子對標簽可信度進行度量,降低標注噪聲對模型性能的影響。最后對所提出的方案進行了安全性分析,并在公開數據集上進行了實驗驗證。結果表明PCTC在保證數據隱私安全的同時大幅度提升了模型性能,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Label-based data-free membership inference attack
楊盼盼,張信明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3.05.008
成員推理攻擊根據模型的預測結果推斷特定記錄是否為模型的訓練數據成員,在隱私保護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意義。現有的基于標簽的無數據的成員推理攻擊方法主要利用對抗樣本技術,存在查詢和計算成本較高的問題。對此提出一種新的成員推理攻擊方法,該方法利用影子模型來減少多次攻擊的查詢代價,并提出數據篩選與優化策略以提高攻擊模型的性能。實驗在兩個常見的圖像數據集上進行,結果表明該方法同時具有較高的攻擊成功率和較低的查詢成本。
智能算法
Transformer and semantic enhancement for crowd counting
何晴,楊倩倩,彭思凡,殷保群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3.05.009
針對人群圖像中的尺度變化問題,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和語義增強的人群計數算法。為了能有效應對尺度變化問題,首先引入Transformer作為主干網對全局上下文進行建模來獲得全局感受野。然后由上至下依次融合主干網相鄰層次的特征圖,在融合過程中強化多個層次特征圖的語義信息。接著對多層次特征圖進行動態特征選擇,選擇出適合密度圖生成的特征。最后,通過注意力圖來調整密度圖抵抗背景干擾,以此來生成高質量的人群密度估計圖。在ShanghaiTech、UCFQNRF和JHUCROWD++三個數據集上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來對算法的有效性進行驗證,實驗結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提高模型的準確性和魯棒性。
行業應用
An exploration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mart campuses
張紅卓,張永兵,郭建明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3.05.010
智慧教育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新趨勢,是教育強國和教育數字化戰略的必然要求。智慧校園建設是推動智慧教育發展的基礎與關鍵。梳理智慧校園的本質與目標,分析當前智慧校園的困境與問題,研究智慧校園運行機理,提出標準引領整體規劃、數據科學共享、頂層設計優化流程、需求牽引應用深融的智慧校園高質量發展的策略,以營造智能化育人環境,提升智能化服務能力,提高師生服務體驗,落實立德樹人目標。革新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理念,推動智慧教育人機協作發展。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 of corporation R&D project value evaluation
史雙,梁平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3.05.011
基于企業研發項目演進特點,從經濟價值、戰略價值、科技價值和行業帶動價值四個方面對研發項目價值進行量化評估;并借鑒科技進步貢獻率思路,提出研發貢獻率的概念,將商用化推進階段研發工作帶來的經濟價值從企業總利潤中拆分出來,研發價值進一步顯性化。與此同時,建立研發項目價值評估矩陣,直觀呈現項目綜合價值表現,對于企業研發布局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也為后續學術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Individual recognition of communication radiation source based on depth adaptive wavelet network
劉高輝,于文濤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3.05.012
針對現有的通信輻射源個體識別方法中人工提取特征復雜以及深度學習網絡的識別機制缺乏清晰解釋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深度自適應小波網絡(Deep Adaptive Wavelet Network,DAWN)的通信輻射源個體識別方法。首先分析了選擇互調干擾作為輻射源間個體特征的原因;接著應用了可實現提升小波變換的卷積神經網絡結構去提取特征,并在其基礎上設計出可以同時完成特征提取和識別的DAWN;最后,選擇Oracle數據集驗證方法的可行性。實驗結果表明:利用DAWN對5個通信輻射源個體識別的準確率為95.5%,并且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
網信熱點
Systematic reflec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n computational law science
闕梓冰
doi: 10.19358/j.issn.2097-1788.2023.05.013
作為一門伴隨計算方法在法學中的深入應用而產生的新興交叉學科,計算法學對于發現法律系統運行規律、豐富法學研究方法、構建互聯網法治基礎至關重要。“計算法學”從興起以來便得到了各大高校、科研機構的廣泛關注,并已涌現出諸多成果。計算法學在我國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仍有探索空間,其概念體系需要得到更好的建構,計算法學研究方法、計算法學的未來發展亦需匯聚更多共識。展望未來,構建計算法學知識體系、創新計算法學研究工具、探索計算法學新興問題、培養計算法學復合型人才,將是計算法學學科不斷建立健全的必由之路。